心解分剂,不复称量,煮熟便饮,语其节度,舍去辄愈。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方技传》
这是《三国志》中对华佗医术的记载。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伴随着战争,瘟疫也随之席卷而来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,瘟疫可以治疗吗?其实是不可能的,因为当时的人们还不明白瘟疫发生的原理。当时的医学家们,多是通过一些药方,遏制住瘟疫的传播,减少瘟疫造成的伤亡。
在乱世行医有着巨大的风险,不仅要随时面临乱军的袭扰,而且还没有丰厚的医酬可以拿。对于有些人来说,活着是为了普度众生,死了也要拯救天下危难。华佗就是这样一个人,在“建安三神医”中,华佗年纪最大,资历也最老。
如果说张仲景、董奉两人善于内科治疗的话,那么华佗无疑是三国的外科名医。张仲景发明了寒食散,遏制住了伤寒瘟疫的蔓延,治好了数万的百姓。董奉治病不收钱,只需要病愈者,在山中栽种五颗杏树,既救人,又保护了环境。
对比上面两位名医,华佗则善于外科手术,他足迹遍布整个中原地区。华佗不爱金钱名利,只求能够救治底层的百姓们,他发明麻沸散,给病人进行外科手术。华佗晚年曾给枭雄曹操诊治,提出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,治疗他的头痛病。
曹操怀疑华佗要谋杀自己,因此将其下狱拷打,最终将其斩首。那么华佗在当时那个时代,到底有没有把握,治好曹操的头风病呢?他是治病救人,还是伺机谋杀呢?有史学家评论说:“华佗当时进行开颅手术,无疑就是杀人,曹操会当场病逝。”
先说开颅手术,人的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现今时代开颅手术,都要面临着巨大的风险。而如果在东汉时期,在对手术工具,没有有效消毒手段的情况下。把曹操换成任何其他人,可能都不愿意接受这种手术。
设身处地的想想,如果一个医生在东汉时期,拿着一把在火上烤了烤的斧头,对你说:
观点网讯:7月15日,中国国债市场出现波动,长债收益率下行。
“此近难济,恒事攻治,可延岁月。”
当即拿起这把斧头,要开你的脑袋,想来很多人都无法接受。而这个接受开颅手术的,就是三国疑心病最重的曹操,华佗的命运也就注定了。华佗不是治病,难道是刻意谋杀曹操吗?这就要说道华佗精湛的医术。
当时华佗已经研制出麻沸散,后世认为麻沸散由曼陀罗花、生草乌、香白芷、当归、川芎、天南星六种药物,合理搭配而成。后世试验这种配方的效果,发现麻醉效果很差,但是华佗的麻沸散已经失传,这种配方是后世通过只言片语,推测而来的。
在东汉时期,华佗的麻沸散应该是有效果的,但是如果说全身麻醉,应该是不可能的。麻沸散只能减轻接受外科手术病人的痛苦,并不能完全杜绝切肤之痛。那时接受外科手术,不仅精神面临巨大的折磨,生理上也会忍受痛苦。
在东汉时期,医生还不是主流的职业,社会地位不高。从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,将华佗列入方士传中,就能看出这一点。在当时的人看来,医生同相士都属于“方士”,也就是兴“鬼怪”之事的人。
在曹操聘请华佗为自己治病前,华佗治疗成功的案例,多属于内科。他通过望闻问切,诊断出病人的疾病,开几服药,让病人服用,治疗好他们的疾病。唯一的几次外科手术,一次是帮助关羽刮骨疗伤,帮助关羽取出毒箭。
关羽中毒箭后,找到华佗,华佗说这个必须取出箭头,把毒侵蚀的皮肉刮下来。关羽是个男子汉,对华佗说:“我就不用麻沸散了,您老直接来吧!”华佗拿着手术刀,放在火上烤了烤,割开了关羽的臂膀,取出了毒箭,刮去了皮肉。
这就是华佗唯一几次的外科手术之一,这样取箭头的手术,同开颅手术是无法相比。等到华佗给曹操诊病的时候,他对曹操说:“丞相这个头疼病,需要打开头颅,取出风涎,便可治好。”
曹操同任何一个人的反应一样,认为华佗是在开玩笑,只是为了刺杀自己。华佗当即被下狱,荀彧来给华佗求情,对曹操说:
“佗术实工,人命所县,宜含宥之。”
荀彧的意思是丞相不相信华佗,可以不用他,不必杀死他。当时华佗在民间的名声很好,通过内科诊断,治好了许多人。但是曹操这时正受到头风的影响,每天处在痛苦中,最终下了决定,将华佗赐死。
华佗被杀后,没有几个月,曹操最爱的儿子曹冲,突然得了急病。曹操聘请天下名医,前来诊治,他们均束手无策。其中有一位医生说:“这个病华佗能治啊!为何不找华神医呢?”这位医生并不知道,华佗已经被曹操杀害,才有如此疑问。
曹操斥退众人后,悲叹道:
“吾侮杀华佗,令此儿强死也。”
曹操这才后悔了当初的决定,正像荀彧所说的那样有app的配资平台,华佗是内科名医,天下皆知。如果曹操不相信华佗,就不让他开颅就可以了,不必杀死他。等到华佗被害后,曹冲急病,其他医生束手无策,曹操又后悔了。华佗要给曹操开颅,广大读者认为到底有没有可能成功呢?欢迎和小编留言互动哦。
关羽华佗荀彧手术曹操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